傅雷家书

    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着父亲对儿子的深切关怀之心。以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教导儿子如何做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如果说母爱如水,那么本书就是对父爱如山的很好诠释。     “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是不要刻苦铭心的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中国哲学的理想,佛教的理想,都是要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狂,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 [ … ]

李嘉诚全传

看过采访李嘉诚的视频,对其突感兴趣,遂从图书馆借了本《李嘉诚全传》。此书描写得十分详细,在李嘉诚生平涉及的各个产业的运作收购上,背景过程人物数据描写相当具体。李嘉诚事业经营范围多元化,从地产、零售、科技,这些产业并不是每一项都是成功的,只不过失败的部分可以被成功的部分所弥补。全书强调李的经验,我想主要是以下几点:一:赚钱不可太贪,给对方留下可赚的部分,以期后面的合作;二:招贤纳士、知人善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宽厚待人。给贤才最高待遇标准;三:讲求信誉。这几点在读过的成功人士书籍中或多或少都曾提到过。当然成功的事业运作还有很多技巧可以用,比如“人弃我取,趁低吸纳”,但这些技巧我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运用自如,是要靠多年的行业经验,才能练就相当的眼光知道何时如何运用这些手段技巧。 李嘉诚对别人羡慕他的“幸运”发表看法 “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百分之百靠双手勤劳换来;20-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乃是由勤力所得,之后,机会的比例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已差不多要占3~4成。” “对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是由勤奋及有计划地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是靠勤力工作,不断奋力而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当然也要靠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跑去的。” 鸿硕先生分析道: “李先生认为早期的勤奋,正是他储蓄资本的阶段,这也就是西方人士称为‘第一桶金’的观念。 不过,在香港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每星期工作7天的人大概也有10万人,为什么他们勤奋地工作了数十年还没有出人头地呢? 由此可见,李先生认为勤奋是成功的基础仍是自谦之词,幸运也只是一般人的错觉。从李氏成功的过程看,他有眼光判别机会,然后持之以恒,而他看到机会就是一般人认为的‘幸运’。许多人只有平淡的一生,可能就是不能判别机会,或看到机会而畏缩不前,或当机会来临时缺少了‘第一桶金’。也有人在机会来临时,因为斤斤计较目前少许得失,把好事变成坏事,坐失良机。 李嘉诚的人才观 “长江取名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因为你要有这样旷达的胸襟,然后你才可以容纳细流。没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为长江?只有具有这样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假如今日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处菜三头六臂,也没有办法应付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要有人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就是我的哲学。”[ …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第一封信:起点不决定终点 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 享有特权而无力量的人是废物,受过教育而无影响的人是一堆一文不值的垃圾。 第二封信:运气靠策划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设计者和建筑师。 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 等待运气的时候,要知道如何引导运气;设计运气,就是设计人生。 第三封信:天堂与地狱比邻 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 ]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童年和大学的调皮故事,GOOGLE的“20%”文化、美食大厨等片段蛮精彩的。读起来至少不会很累,蛮有故事性。书中最后提及的卢梭的诗——《瓦尔登湖》中的名言,可以说是李开复离职GOOGLE,开办创新工厂的原因: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 ]

选对池塘钓大鱼

  钓鱼的快乐规则:第一,钓鱼;第二,钓到鱼;第三,钓到大鱼。任何事物都有其快乐规则,不要去回避这些规则。 选择只有一种,每种鱼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但是,如果有其它的鱼自愿上钩,那就可以算是意外的收获了。 鱼是游动的,机会也是在变化的,我们必须不断变化位置来寻找大鱼,并且在其饥饿的时候放下鱼饵,将其钓上来。(ldsophia:就是不知道鱼什么饥饿L) 选择的困境: 困境一:路径依赖: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及未来可能的选择。 一旦我们选择了“马屁股”我们的人生轨道可能就只有4英尺8.5英寸宽,虽然我们并不满意这个宽度,但是却已经很难从惯性中抽身而出。 困境二:机会成本:做人是需要成本的,有好的人生选择,也有坏的人生选择,却没有不要成本的选择。 职场的发展犹如爬树一样,在旧树干上爬得越高的人,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而且越等待观望,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困境三:试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