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 周二 中午吃了墨西哥的那个鸡肉卷卷,我很喜欢吃,很像云南的饵块。 下午3点半,Moksha载着我们找到吉米同学,去SF New Tech(http://sfnewtech.com/) 这个这个SF New Tech是做什么的呢,茶话会+App展示会。进去的时候一人衣服上贴个纸,写上名字和公司的名字。然后就去认识新朋友吧。 冲着别人笑了下,结果就有人来了,互相介绍了下,然后就布拉布拉的说了一堆什么也没听懂,还好UI的Nick同学在,和他聊了下,换了个名片。[ … ]
链接网络新科学
一看书名就知讲网络的,但也不是纯讲互联网原理之类的,它是讲各种各样的复杂网络(它们在本质上往往都有共通性):蛋白质网络、神经网络、流行病学等,从讲随机网络,扯到无尺度网络,中心节点。挺有意思的科普读物,穿插一些故事。比如说讲到“艾滋病零号患者”杜加斯,“爱虫”病毒等。 “整个20世纪的科学研究,大部分都是依照简化论进行的。简化论告诉我们,要想了解自然,就必须首先将其拆为分散的零件。这一想法的前提设想是一旦我们理解了各个部件,就容易抓住全局了…… 现在我们似乎知道了关于事物片断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但是对于整个的自然界,仍旧一无所知……自然不是一个设计完美的、只有唯一答案的谜题。在复杂系统中,部件可以以许多种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要想把每个可能性都尝试一下,需要数十亿年的时间。而自然界却能以短短数百万年的时间,将这些部件优雅、精致地组合在一起。自然界组合这些零件的奥秘,是利用了包容一切的自组织法则。该法则源自何处,这对我们还是未知之谜。”(P7)
第八天 地震
1月9日 星期六 晚上晚睡。结果起来就很下午了。 给w电话叫他起床。 上会网,看新闻,加州下午的时候有过地震。没感觉,距离比较远?或者刚刚是被震醒的。随便了,刚来的时候办公室不知道什么原因经常震,开始还挺紧张,问w感觉到没,他很鄙夷的说我神经质,乱想。可是我明明隔三差五就觉得震的。难道是楼下装修?没听到什么声音嘛。后来多震个几次就习惯了。几个小时以后,w同学忽然:“啊,椅子在摇!!”迟钝的人……鄙夷的看了看他。 据同一个办公室的中国哥们说,这里居民房都小木屋了,震一震什么事都没的。说的也是,楼也不高,木头房子抗震。 之后,洗簌,又吃了些东西,过了1个小时多小时。然后去w房间。 竟然才爬起来,说他昨天晚上10点睡的,然后又继续睡。能相信吗?晚上10点睡,下午5点半起床。说他后来又起来和女朋友聊天。 等w,梳洗打扮。然后一起去了超市。米国人都有车,到哪都开车。而且出租车据说比较少见,我只有出飞机场见过。米有车,那我们就走路好了,当作锻炼身体了。只怪米国地多,店和店也不说近一点。当然有可能我住的偏僻?但是上班只要步行15-20分钟。 然后要去吃饭。时间已经到过了晚上9点。啊,那个墨西哥的店关了,那个吃肉肉的店也关了。难道米国就没个夜市之类的吗?555。就算有偶们也找不到吧。[ … ]
第五天 My Friends
1月6日 中午的时候,Johari 问我和W,说大家问我们要不要一起去吃个中国菜。当然好了。 Johari开着车,说来点U.S.的音乐吧,他只有rap,听着很有米国电影感。Johari的美国口音挺标准。“标准”这个词,对我这样的英文不怎地人来说,我觉得我能听懂的就是标准的吧,囧一个。 一条街上就剩下一个停车位了。可是有个老奶奶站那里。绕街上两遍,老奶奶还是稳如泰山,寸步不移。只好停到旁边一条街上。 与饭人士,Johari, Tommy, Rick, Nick(第一次见的时候,他说他是另外一个Nick哦)。 上海餐馆,点菜点菜,老板说中文,问:“老板哪里人。”答:“上海人。”[ … ]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曾读过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我不同》,现读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感觉两人还是有些鲜明不同:一个像是温文而雅的学者,另一个则是实干型的经理人。作品不错,推荐指数4星半吧。 “无论服务行业还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日本人都特别讲究规范化。所谓规范化就是复制,制定一个最佳标准,然后将其不断重复。” “在企业管理中,我所做的一切看上去都是细微小事,但是每件事都会让员工感动,这就是注重细节的力量,在我的管理理念中‘抓大放小看细’才是正确的管理之道。” “当周围人沉迷于温饱时,你应该去发现新的机会所在。如果你在一家公司里感觉工作很安逸,你所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要想成功没有诀窍,唯有‘勤奋’二字。” “我们在企业里要做的不是抱怨,不是提意见和建议,而是真正地对公司作一些实质性的改进。” “很多人讲到执行力时,是指让你去做一就做好一,而我是让我去做一我可以做到二,做到三,这是我觉得在微软最成功的地方。”(P94) “从做技术到管理,角色的转变首先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其次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 “在中国做管理需要让员工感受到做领导的关爱,最好是让他们有点‘感动’。一旦员工被你‘感动’了,那时表现出的对企业的热爱才是真正的‘文化’。”(P136)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激发每个员工的潜力,上每个员工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是一份事业。”[ … ]
霍英东全传
读过此书不单是了解作为“红色资本家”之称的霍英东个人的传奇历史:朝鲜战争海上贸易、首创卖楼花、澳门旅游娱乐公司、帮助中国重返世界体坛、广州白天鹅宾馆、南沙投资等;从一个个故事中也能了解到香港澳门的演变历史,以及中英、内地和香港之间在近几十年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