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天 或许相见

1月12日 周二

中午吃了墨西哥的那个鸡肉卷卷,我很喜欢吃,很像云南的饵块。

下午3点半,Moksha载着我们找到吉米同学,去SF New Tech(http://sfnewtech.com/)
这个这个SF New Tech是做什么的呢,茶话会+App展示会。进去的时候一人衣服上贴个纸,写上名字和公司的名字。然后就去认识新朋友吧。
冲着别人笑了下,结果就有人来了,互相介绍了下,然后就布拉布拉的说了一堆什么也没听懂,还好UI的Nick同学在,和他聊了下,换了个名片。

想起大家的托付,问Nick同学画画的事情,一顿受益,不回帖的不告诉你们。(注释: Savannah )

找个了位置坐下。等了一会,演示就开始了。

具体的情况呢,有点像是带着自己的app在台上秀一秀,下边有问题就问。宣传?外加找到感兴趣的人?
听了几个都是iphone了,twitter相关,当然主题就是mobile的了,自然少不聊iphone。不过,twitter有那么带劲么,什么都要沾个边。旁边有个倒计时的牌子,个人认为是免得台上这些人讲太久了,停不下来。

很不错的活动形式。貌似杭州也有类似的哦,偶没参加过,不知道是不是也秀自己app的。不过咖啡店或者酒吧老板要是it相关,组织一下这样三赢的咚咚,该是不错。经常有活动,每次都有人讲点东西,办的有声有色,能有点影响力,那么,感觉起来也不错。

晚上吉米同学载我们回来,车里广播里说起谷歌甚至考虑关闭cn站的事情。回来开了qq,两个群说起这个事。个人对谷歌表同情,但对谷歌的列出的理由表鄙视。

无论支持哪边,谷歌的小脾气,虽然有趣,但或许早了十年,作用不会很大。Google在中国的用户大约少部分70后 + 大部分的改革后(千年后在小学和幼儿园,未来路漫漫),所以用户人群仍然年轻,社会地位并不高,所以政策上的影响太小。而真正有影响的一代人,能用个qq,偶尔再偷个菜就不错了。

从几乎每个人的车上有个谷歌地图的情况看来,米国人离不开谷歌了。但是在中国,谷歌是提供有趣的,供人们消遣的娱乐产品。没有了谷歌,就像没有了春哥,但终究会迎来曾哥。最终也不过是娱乐头条。

其他的,由于很想念Josh,也许可以和他见一面…… 一年前,都没有和他说一声再见,就差点成为再也不见。

第八天 地震

1月9日 星期六

晚上晚睡。结果起来就很下午了。
给w电话叫他起床。

上会网,看新闻,加州下午的时候有过地震。没感觉,距离比较远?或者刚刚是被震醒的。随便了,刚来的时候办公室不知道什么原因经常震,开始还挺紧张,问w感觉到没,他很鄙夷的说我神经质,乱想。可是我明明隔三差五就觉得震的。难道是楼下装修?没听到什么声音嘛。后来多震个几次就习惯了。几个小时以后,w同学忽然:“啊,椅子在摇!!”迟钝的人……鄙夷的看了看他。

据同一个办公室的中国哥们说,这里居民房都小木屋了,震一震什么事都没的。说的也是,楼也不高,木头房子抗震。

之后,洗簌,又吃了些东西,过了1个小时多小时。然后去w房间。

竟然才爬起来,说他昨天晚上10点睡的,然后又继续睡。能相信吗?晚上10点睡,下午5点半起床。说他后来又起来和女朋友聊天。

等w,梳洗打扮。然后一起去了超市。米国人都有车,到哪都开车。而且出租车据说比较少见,我只有出飞机场见过。米有车,那我们就走路好了,当作锻炼身体了。只怪米国地多,店和店也不说近一点。当然有可能我住的偏僻?但是上班只要步行15-20分钟。

然后要去吃饭。时间已经到过了晚上9点。啊,那个墨西哥的店关了,那个吃肉肉的店也关了。难道米国就没个夜市之类的吗?555。就算有偶们也找不到吧。

赶快折合超市买了方便面和一个不知道什么东西的东西,回旅店微波了之后,吃想起来像是土豆烧牛肉。没什么设备烧水。于是俺就把方便面干吃了。其实有煤气灶和锅的,但是多麻烦。算了。

一天就睡觉,走路了。

晚上洗了下衣服。写下今天的日记。嗯。睡觉~

第五天 My Friends

1月6日

中午的时候,Johari 问我和W,说大家问我们要不要一起去吃个中国菜。当然好了。

Johari开着车,说来点U.S.的音乐吧,他只有rap,听着很有米国电影感。Johari的美国口音挺标准。“标准”这个词,对我这样的英文不怎地人来说,我觉得我能听懂的就是标准的吧,囧一个。

一条街上就剩下一个停车位了。可是有个老奶奶站那里。绕街上两遍,老奶奶还是稳如泰山,寸步不移。只好停到旁边一条街上。

与饭人士,Johari, Tommy, Rick, Nick(第一次见的时候,他说他是另外一个Nick哦)。

上海餐馆,点菜点菜,老板说中文,问:“老板哪里人。”答:“上海人。” W想多点个菜,偶说:“这里菜量比国内多,不用了”。 老板一听,来句:“刚从大陆来呀”。  听着有点怪怪的。

一个点了一个菜。老板送了一个汤,偶给大家成上。貌似部分同学不理解这个中国习惯。5555,算了,以后再也不管你们了。

来了四个菜,还有两个人不动手。嗯,要是来中国菜馆了,摆了一盘子菜还各吃各的。那岂不是尴尬。用偶生硬的英文,“帅哥,你们怎么还不开吃啊”。答:“在等偶的菜呢”。(显然……) 继续:“中国大家都是一起吃的哦”。“噢~” 一起一起。

米国人其实挺友好的,加之大家都是同事,虽然工作在不同国家,但是感觉还是蛮亲切的。其实作为个体来讲,无论是哪个国家、中国、日本或者美国,内心都是友善,美好的,感人的电影放哪里上映效果都一样。只是很多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才有了不同的名族特性。

接下来,按俗话来说,就是唠唠家常了。中间的时候,Nick同学随便拿了一张餐巾纸,就画出来一只栩栩如生的虾来,好厉害啊。其它略过……

虽然吃饭按中国的形式,结账就美国式AA好了。即便我想结,但也很多的哟。敢情要是中国好些人一起吃饭,也要看情况AA了。不过即使在米国,Rob和吉米同学也有帮我们买单的了。所以妄自不服责任的说说,世界都一样啦。

Johari: “ My Friends,上车” 。午饭归来。

下午的时间,再略过……

晚上吃了牛肉不知道和什么。米国人吃面包加肉。偶这样的比方人也喜欢吃面和肉。味道不错。以及W在店里看PLMM,德性。

再剩下就是晚上发现发票不知道塞哪里,在房间里找呀找,尴尬。

困了,错别字不检查了,结贴。其他天的以后再贴。

跳舞者傻,旁观者更傻

看了篇马云发内部邮件:给阿里巴巴员工加薪的文章。我其实对马云的印象不大好,虽然他好歹也是成功人士。但是从平时上镜的情况,他应当算是相当等级“大忽悠”。不过马云能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给员工加薪,你不得不仰头去看马云的精神力量。

我这么表达,并不是觉得金融危机时依然给员工加薪的老板就是好。所以我也没觉得马云好在哪。事实上也不知道中国企业哪里来的传统,每年总会在某个特定的月份给员工加了三百五百意思意思,比之员工能力的增长幅度,通常有不及而无过之。只是今年众多企业蔫了,要是原本也没这个意思,那按自己的步伐走也没错。但是要是年前的时候有过这个计划,年终没了,那是你企业经营的不善,乘着现在业务不忙,好好检讨检讨,别啥事都往金融危机上扣,太没想像力。正是如此,因果循环,没想像力所以更加地经营不善。

于是说白了,金融危机根本不是什么经济的问题,而是人类精神的问题。如果每日连续上网6小时可以诊断为精神病。那么意志不坚定,容易受他人影响,也应当是精神病的一种。几个月前与现在对比,人们依然吃喝拉撒,没有变化。但是仅仅几个月的思想灌输,就颠覆了绝大多数人的脆弱的认知。

在我看来,能够每天写博的人,不是大善就是大恶,他们的精神能量异与常人。同样,组织和企业的管理者们,他们唯一与别人不同的也在于此。随波逐流的下场,只有组织等着被清理。现实的世界是一个有物质也有意识的世界,既然物质是既定的,那么对于人类而言,思维与意识的掌控能力似乎更重要一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Paul Graham 在Why to start a startup in a bad economy 一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才是开创事业好时候,一是成本低,二是你的竞争对手都死掉了。窃以为甚是。正如一年前经济好的时候,物价每日飙升,而如今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有了提高。

腾讯QQ for Linux版与慢性咽炎

今天,腾讯QQ于出了Linux版。一个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帮助中国网民提供耗费时间的平台提供商,终于“亲自”踏上了Linux的土地。

虽然,功能还是那么的不完善,虽然,初次使用就发现了它的bug。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中国软件事业的一次进步!因为,该版本的QQ终于少了那个令人发指的咳嗽声系统消息提示音! !

正如当你听到哈欠声,看到打哈欠的人,自己也会想哈欠一下。如果说,打哈欠会传染的话,那么咳嗽声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当听到QQ不断传来的咳嗽声系统提示,日久天长,就不会有个什么闪失吗?君不见我国网民数量跃居世界第一,而慢性咽炎广告也已铺天盖地。固然没有因果关系,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在若干久远的腾氏咳嗽声的熏陶下,哥们,难道从来没有过想咳的感觉吗?

终于,腾讯QQ for Linux版没有了这个潜移默化的可怕声音,我国的慢性咽炎有治了!

谨以此文献给路过的同学们,请参照以下大图一张,将Windows下QQ的系统消息提示声音换掉;也希望此类人文Bug能早日修复。

声音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