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古怪的推理得出了感觉上很正确的道理。总觉得有那么点怪怪的味道。
继续抄书:
1.帕金森法则:雇员的数量和实际工作量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的联系。
工作效率低下的人不一定显得无所事事,工作量不多的人也不一定显得清闲散漫。
2.会议法则:一旦出现需要通过投票来决定的事情,则真正掌握最终决定权的人是中间派。
3.琐事法则:讨论议程表上每一个项目所需的时间与项目涉及的金额成反比。
对真正的百万富翁而言,一百万美元是触手可及、完全掌握之中的。然而,在数学家和经济评论家的眼中,一百万美元和一千美元没有什么区别,他们都那么遥不可及,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过这么多的钱。世上绝大多数人处在百万富翁和赤贫者之间,对一百万美元没有什么概念,但能用一千元干什么,他们还是知道的。
4.无效率法则:委员会的人数为19-22人时便无工作效率可言,因此委员会的无效率系数为19-22。
5.人才选拔法则:进行任何人才选拔时,如果申请人超过50人或低于20人时,则所有人都将注定全遭淘汰。
6.办公大楼法则:某个组织的办公大楼设计的越完美,装饰得越豪华,该组织离解体的时间越近。
完美意味着定局,而定局又意味着终结。
7.鸡尾酒会法则:鸡尾酒会上最重要的人物是呆在E/7区,在H+75至H+90分之间逗留的一群人。(按入场方向,从左到右依次标出A区,B区……E区,F区(6个区?),然后从入口到最里面的场地横向划分为8个区域。)
(Echo:把场地划为为横6竖8,且没有说明横纵比例,糊弄人吧?!无非就想说靠近右上角,还故意描述的貌似很准确的样子-_-!)
8.组织瘫痪法则:
a.管理不善的公司无法自我革新;
b.公司一旦出现“无可救药”型领导,要马上采取措施扼制其破坏作用;
c.管理问题发展到第二阶段,非得大刀阔斧地整改不可;
d.公司发展到濒临倒闭的管理问题第三阶段,谁都无法挽救它。 公司出现问题的第一阶段征兆是管理层进了既无能、嫉妒心又强的领导。
第二阶段是让那些既无能、嫉妒心又强的人掌握公司的最高领导权或者和其他人一起分享最高领导权。
管理问题发展到第三阶段,从最高领导到一般职员再也没有人愿意施展才华。
管理问题进入第二阶段的公司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沾沾自喜。
在管理问题的第三阶段,管理人员盲目自大的心理逐渐变成一种漠然的处事态度。
(Echo:以前路过学院路天目山路口的时候,看到个软件公司的牌子一边起皮,一边掉渣,不知道现在那块牌子还在不……)
9.成功法则
只有苦力才能成为百万富翁。
只有苦力看起来才像个苦力。
只有真正有钱的人才不会让人等闲视之。
(Echo:作者对此的解释混乱的悬乎。也许是“金鳞岂是池中物,不日天书下九重”的意思。也许……也许……,理解的人早就理解了,不理解的人还是看不透……结果还是不理解)
10.退休法则
只要让上了年纪的领导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各个不同国家的城市开会,填上一大堆表格,那么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被迫要求辞职。
支持!抄书有理!
终于装了个评论回复的插件:)
偶要再接再厉,努力抄到10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