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同任何一位你不敬重的人交朋友”(P19)其中有几个同学很有才能,但是在此应该补充一句:依照“知其友,即知其为人”的原则,后来他们都没有成为卓越的人物。(P21)
当时我对这种护理工作极感兴趣,我素知父亲最善于判断别人的性格;他宣告,我将来定会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他断定,成功的主要保证就在于激发自信心。我在爱丁堡医院的手术室中实习,亲眼见到很糟糕的医疗手术……此后,我再也不想进手术室里(P24)
在听到一位著名人物的赞语时,显然都激发或者甚至确实会产生一种虚荣心,但这也对年轻人有好处,因而可以推动他们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科学就在于把事实分门别类,借此可推导出一般的规律或结论来。(P42)
在这次旅行中,有一种特别显著的情况,就是:甚至是一些最明显的现象,如果过去没有被任何人注意到,就也会很容易被我们忽视。(P42)
可是,我没有绘图本领,也没有相当的解剖知识,以至于我在航行期间所记写的一大堆原稿,都已证明是无所用的。因此我浪费了很多时间……(P50)
除此以外,我还受到心悸和心痛的折磨,真好像很多无知的青年,尤其像一个医学知识肤浅的人,就自忖换上了心脏病。我没有去就医求诊,因为恐怕医生一定会对我下判断……(P51)
蔓足亚纲动物包括的种群极不相同,很难加以分类;这项工作对自己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探讨分类原理方面,有相当的用处。虽然这样,我仍怀疑:在这项工作上耗费了这样多的岁月,究竟是不是划算呢?(P85)
关于华莱士的内容在87页(《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其原始模式的倾向》相关内容)。
很多年内,我还奉行着一条指导原则,就是:如果发现一个公开发表的事实,一项新的观察资料,或是一种新的思想,而且是同我的一般结果发生冲突的,那么,我就必须立刻把它们简略地记写下来,因为根据过去的经验,深信这些事实和思想,比起大家赞同的事实和思想,通常会被人当作耳边风,很快就忘掉。(P89)
应当批准一条法律,禁止出版那些结局悲惨的长篇小说。依照我的趣味,如果长篇小说中主人公全都不能使人产生真正的热爱,那么,它就不能称作第一流的作品;如果主人公是一位温柔姣美的女郎,那就更是佳作。我对这种高尚的审美兴趣,丧失得实在离奇且可悲……我的头脑,好像已变成某种机器,专为把大量收集到的事实加工研磨,制成一般法则;但我还不能理解,为什么这必然会引起我头脑中激发高尚审美兴趣的那些区域衰退呢?……如果我今后还会活下去的话,那就一定要制订一条守则:在每个星期内,至少要阅读几首诗和倾听几段音乐;也许采取了这种用脑的方法,会因此把我现已衰退的那些脑区恢复到通常的灵敏度(P103)
但我始终努力保持自己的思想自由,以便一旦事实明显地相左于我深爱的的任何假说时,马上就放弃这个假说。(P105)
一种信念,只要是把毫无明确观念的有关说法叫做信念的话,那么,用不着任何证据,它就可以不径而走,几乎会传遍英国全境。(P107关于都豆子生在豆荚的另一侧的流传)
浪费时间指数 2 应当算是达尔文真心实意写给自己家人的,所以读完多多少少会有些收获。书不厚,前100页是达尔文写的。剩余的100页都是译者的一些注解,就没细看。最后附了篇温宅的介绍,有点让人捧腹,什么“众人一条心,石田产黄金”之类,看过之后很是冒汗。
另,书中,达尔文关于宗教部分的虽然不是很有意思,但,是否老外认为进化论和科学有着必然的联系,或者是100多年前的人,认为相信进化论,就意味着不相信上帝?至少在今天的大家看来,两者是可以兼容的。想来,进化论是属于中学时被灌输的想法,估计中学时被灌输的内容,都是百年前的东西,在目前看来是定论了。而读大学之后的东西多半没什么准头,真真假假难以分辨。离开学校好几年才明白。白上了这么多年的学。
关于达尔文,按书中的描述,依稀在我的头脑中产生了一个模糊的童年时的邻家小孩的模样,单纯、善良、偶尔又很贪玩的样子。好像是那么的近,那么的熟悉。到底,是贝格尔舰的旅行造就了这样伟大的人物,还是如达尔文所说,对钻研的快乐且不用去觅食?无论如何,也希望那位熟悉的某人也会成为如此的人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