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实验室(笔记续)

第五章 心理物理学

阈限。绝对阈限是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差别阈限是50%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测量法:

1.最小变化法,有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故增减ABBA交替。

2.恒定刺激法: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记录报告的百分数。最后在坐标上上描出各点。找出50%时的那个值。

3.平均差误法:让被试来调节,譬如调到刚好听不见或是刚好听见。绝对阈限就是最后将每次调节的结果的算术平均数。(为什么?抱歉,我没看懂)

量表:

1.称名量表,就是把事物归个类别,作用,也许归个类有助于记忆?

2.顺序量表,虽然排了序,有大有小,但是大多大,小多小,就无从知道了。

3.等距量表,临近值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可以对等距表进行加减运算。例如,温度35摄氏度到36摄氏度和22摄氏度升至23摄氏度,都是升高了1度,这个1度是相同的温度变化。

4比例量表,有量表的全部四个属性,差别、强度、等距、绝对零点。就是等距量表加了个绝对零点呗,有了这个点在可以有倍数(比例)的关系。譬如,问10摄氏度是0摄氏度的几倍热?只有知道了绝对零度,就是那个-273摄氏度(好像是这个来着吧。。@&*^),才可以算这个比例的。结果是283/273倍。

信号检测论(信号和噪音、反应偏向指标和辨别力指标),挺无聊的,跳过。

第六章 反应时

用YL话说:吃水不好反应慢。

第一节就是某人发现了某些人反应快,某些人反应慢。然后就开始做了研究。
后来呢,就整除了不少东西。譬如说:速度和准确性的权衡。要快还是要准?还有给实验分类等等,譬如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反应。选择反应时是指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其所需要的时间。

并通过减数法和加因素法分析信息加工的过程。

减数法就是 辨别时间=辨别反应时间-反应时间 选择时间=选择反应-辨别时间-反应时间
加因素法:两因素相互作用,则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不存在相互作用,即相互独立。

第七章 记忆

1.感觉记忆(瞬时记忆),譬如眼前晃动的物体,在视觉器官上留下的一瞬间的影子。
短时记忆:能保持十几秒到一分钟左右的记忆。储存量为 7加减2个组块。
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甚至是一辈子的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前者可以言传,后者则不能。后者如骑单车时的动作技能。
陈述性记忆又分为情节记忆(譬如,某个情景或者事件)和语义记忆(某个知识或者概念)。

2.内隐记忆:潜意识间就有了的记忆吧。没有去刻意,但却记住了。

3.错误记忆,就是不是真实的记忆了。产生原因,词语遮蔽效应(难于用言语表达,还非要表达,最后表达的不怎么对,结果自己还相信了)、想象膨胀效应(想象自己做了一件没做过的事情,后来会以为自己真的做了)

4.前瞻记忆:是指对于预定事件或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譬如,我明天得去图书馆还书。

5.情绪记忆(譬如:闪光灯记忆--对有新闻价值的创伤性事件的情绪记忆,可以很持久也很鲜活)

第八章 情绪
并不是因为情景引发了我们的情绪。而是情绪的认知解释导致了情绪的产生。随之行为、生理都会因为情绪的变化有了变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